(相关资料图)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美国不断给俄罗斯制造“屏障”,让欧洲脱离对俄方的依赖,以此达到收割欧洲和俄罗斯的目的,其中,不得不再次提到“北溪管道”事件。起初,各界疑虑重重,虽说俄方将目标锁定英国,但随着美国资深记者西摩·赫什的曝光,国际社会上对查找“北溪管道”的呼声高涨。俄罗斯也紧盯这件事情,要求联合国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为了混淆视听,美国等多家西方媒体突然爆出,破坏“北溪管道”的罪魁祸首是亲近乌克兰的团体,并非美国。不过,赫什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进行辟谣,一口咬定是拜登下令,挪威配合。尽管一些执行人的本意并非要破坏这条直接关系到德国和西欧的管道,尽管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正确选择,但最终也只能这么做了。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否定了这个设想,表示乌克兰没有必要这么干。当俄罗斯希望调查“北溪管道”事件的时候,欧洲却抱团沉默,一个个都不敢吱声。事实上,欧洲都知道美国到底是不是幕后黑手,但迫于美国的“威望”,他们不敢说,甚至要求俄罗斯“闭嘴”。
日前,俄罗斯再次呼吁丹瑞德联合国对“北溪管道”事件进行调查,并且有消息声称,日后俄方将会就这件事情提出赔偿要求。但就目前而言,这件事情可以用“毫无进展”来形容。为此,俄常驻联合国代表对外表示,俄方不会再提出关于“北溪管道”事件国际调查的决议草案。这就意味着,俄罗斯放弃联合国插手北溪管道事件,但这远比索赔更可怕。
首先,俄罗斯放弃联合国插手北溪管道事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放弃对真相的寻找,恰好是清醒地表示,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寄希望于联合国。那么,俄罗斯依旧会在未来对“北溪管道”事件启动独立的国际调查。
我们都知道,联合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罢了。太过久远的事情我们不扯,就拿俄乌冲突爆发来说,在美国的领头之下,联合国开了一场又一场会议。毫不夸张地说,联合国去年一年的会议次数估计能破纪录,但真正事关和平的会议又有多少?
此前,国际刑事法院向俄罗斯总统发布了“逮捕令”,而发动战争的奥巴马却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现如今,到美国犯事儿的时候,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就和吃了哑药一样,只能张嘴不能说话。既然联合国靠不上,俄罗斯就自己动手。
是索赔还是放弃?俄在北溪管道事件选择后者,但这比索赔更可怕,这让西方世界心里更没底。这意味着俄罗斯可以保留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毕竟,海底的玩意儿也不少。退一万步来说,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
不抱期望,北溪事件,俄放弃调查,反正欧洲自己要跪,谁也拉不住。但之后发生的事情,俄可就不能做保证了……(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