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2、马克思完成劳动价值论体系,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资料图)
3、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4、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
5、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也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
6、(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7、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9、对价值的分析是以交换价值为起点的,交换价值是一种比例关系。
10、因为商品能够以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则商品中必然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表现其内容的表现形式,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
11、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而价值的本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2、用价值中所包含的劳动的量来计量,使得价值具有了可比性。
13、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
14、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
1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6、(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
17、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18、商品具有二重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9、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包含二重成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0、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21、1.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阐明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2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基础。
23、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科学的剩余价值论。
24、劳动二重性学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